西峡菊花山
西峡重阳节习俗保存比较完整。登高喊山、喝菊花酒、茱萸酒、菊花茶和枕菊花枕、食重阳糕、佩茱萸囊等民俗十分普遍。西峡的菊花山和重阳寺是古时重阳节文化和民俗的集散地,每年九月初九重阳节,方圆群众扶老携幼,登高赏菊,插茱萸枝,佩茱萸囊,家家蒸重阳糕,户户酿菊花酒,车水马龙,蜂拥至菊花山或重阳寺摆重阳糕、供果、菊花酒及香案,举行重大祈福祝寿祭典活动。
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是重阳节的主要活动之一。西峡人在重阳节都有登高的习惯。菊花山、佛爷山、云彩山都是重阳登高的圣地,吸引河南、湖北、陕西等地的群众到此过节。在西峡区域内百姓重阳节登山一般都选有固定的山。如西峡县城及附近的居民大多登寺山,重阳寺附近的乡村大多登云彩山和重阳寺所在的佛爷山,丹水镇附近的乡村大多登菊花山。
人们为何在重阳节登高呢?这不仅是一项良好的健身活动,而且还与古人的山岳崇拜有关。登高敬天地鬼神,以求上天保佑,这是人们的普遍心理。
到了汉代,祭天敬祖,崇敬山林演化为宗教活动。佛教传入中国把山林视为修炼圣地,在山林大建寺院。就有了“天下名山僧占多”的说法。道教把全国名山分为“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以求达到与“天地同修,日月同寿”,长生不老的境界。
伴随这种现象而生的,还有在山林隐居的活动。一些道德高尚,学识渊博,不愿入世为官的人,隐居山林,他们厌恶人世的欺诈和纷争,依恋山林的空寂宁静,用心灵体验自然的和谐,以保持自己内心的平静。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庄子在《知北游》中说:“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山林呀,高地呀,能使我欣然快乐哪!都讲了静处山林的乐趣。有人说,这开创了我国旅游历史,也不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