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秋,为了适应革命发展的需要,中共鄂豫皖边区特委和红一军前委决定,在箭厂河兴建一所固定的红军后方总医院,作为重伤员的病房。选用吴氏祠堂作为基础,当时祠堂已建好框架,有现成的砖瓦木料,再添置些白铁、玻璃、天井顶柱等,进行一番设计改建即可。当即动工,由总医院政委胡明政,主管会计戴春舫、黄绪竹,办事员张文道、吴行金等组成基建领导班子,又从武汉请来几位工人负责施工。同年底基本建成,次年正月即开始使用,共用银币约八千余元。
红四方面军后方总医院原系砖木结构轿顶式楼房,长方形,坐北向南,呈四水归池的四合院式(见图)。东西长32米,南北宽24米,约768平方米。楼房有上下两层,各24间。中间天井呈轿顶形升起,顶檐下的木格上装有玻璃,既透光又不飘雨。天井四周的房檐有白铁水槽及下水管,走廊宽敞,有木板阶梯通往楼上,地面用桐油石灰捶平。室内是白色墙壁和透明玻璃窗,一楼有明房20间,过道四间,二楼是通间,尚未安装隔板。南面是正门,门上有两檐,门内竖有高大的穿衣镜,可通往药房、药库、门诊部、手术室(均在今日乡政府院内)。正门外,上有雨搭,再上有二楼的小门。楼房的西、北、东三面均留有门,西门通往小伙房和洗澡室(在今日乡政府招待所处),北面有门,是为扩建准备的。此楼建成后,尚有部分玻璃未装完,藏在戴
边南面的小池塘中,至今群众还叫它“镜子塘”。楼房四周荷池相绕,由于建筑新颖,当地群众称它“洋房子”。
总医院病房楼主要接收重伤病员,轻伤病员则住在附近群众家里。分三片管理,戴边、石岗、石湾、石汆、上下王家大屋为一片,王畈、徐畈、斗笠冲、涂氏河为一片;李河、大旧两湾、王边、楼子汆、黄泥塝为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