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首页 

> 遗迹考证 

> 西峡重阳文化的习俗—吃重阳糕 

西峡重阳文化的习俗—吃重阳糕
考察时间:2011年6月考察地点:南阳西峡


重阳糕

西峡重阳节习俗保存比较完整。登高喊山、喝菊花酒、茱萸酒、菊花茶和枕菊花枕、食重阳糕、佩茱萸囊等民俗十分普遍。西峡的菊花山和重阳寺是古时重阳节文化和民俗的集散地,每年九月初九重阳节,方圆群众扶老携幼,登高赏菊,插茱萸枝,佩茱萸囊,家家蒸重阳糕,户户酿菊花酒,车水马龙,蜂拥至菊花山或重阳寺摆重阳糕、供果、菊花酒及香案,举行重大祈福祝寿祭典活动。

重阳糕,因起源于重阳,于重阳节食之,故名“重阳糕”。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云: “此日都入店肆,以糖面蒸糕,上以猪羊肉鸭子为丝簇钉,插小彩旗,名曰重阳糕。” 可见当时南方在重阳节吃糕已十分讲究。而西峡重阳糕最大的特点,就是糕必九层,像宝塔,顶端置两只面泥羊,以合“重阳”寓意。食糕时,点蜡烛灯,其喻为“点灯”、“吃糕”,代替登(灯)高(糕)。

在西峡因《重阳公主》的传说影响深远,所以在重阳节还有娘家人接出嫁女回娘家共食菊花糕、共庆团圆的习俗。因此,当地也称重阳节为“女儿节”。

北师大万建中教授在《隋唐五代宋元汉族风俗》一书里,对于重阳节有着翔实的记载和论述。认为唐代以前,重阳节的登高只是民间的活动,到唐代进入了宫廷以后,又增添了新的含义。因登高时要插茱萸,故称登高会为“茱萸会”。登高不仅满足了皇宫里所有人的登高欲望,也满足了唐朝知识分子们的登高欲望。皇宫里赏菊、插菊的习俗,也让民间的节日变得高雅起来。而重阳糕是隋唐时期重阳节的当令食品,使九月九吃重阳糕的风俗达到极盛的地步。重阳节的这些习俗,至今在西峡仍完整地保留着,可谓古风犹存。

如今西峡重阳糕已达30余个品种,在海内外华人中畅销。其主料也由传统的米粉、黍粉改用面粉、淀粉,在主料层中层层敷以芝麻、花生仁、核桃仁、白果仁、各类肉末等,有甜香型、鲜香型、鱼香型、椒盐型、麻辣型、怪味型等等,各具特色。

西峡不仅是菊花的故乡,而且还是以菊花和山茱萸为主...
从伏牛山南麓西峡县丹水镇,沿丹水河东南走约2公里...
考察组来到重阳寺,寺中小沙弥向专家组讲解重阳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