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窝与摩崖诗刻

在参观完“洛出书处”石碑,告别了符建林老人后,我们一行又驱车前往龙头山玄沪河“龟窝”参观。

我们出长水村,驱车来到长水电站引水渠首,这里便是玄沪河水汇入洛河的交汇处,又称“洛汭”。

曲先生介绍到,龟窝这一称呼,在史志中有明确的记载。据明代《河南府志》记载:“永宁县(即今洛宁县)西有玄沪水。黄帝时,史臣仓颉从帝南巡,临于此水,水开一窝有龟出焉,厥背赤甲青文。”明代《河南通志》记载:“龟窝,在永宁县西洛水北岸水滨,乃夏禹治水洛龟呈瑞处。”玄沪河分下、中、上部分,分别称为上涧槽、中涧槽,下涧槽,当地民谣称:“上涧槽、下涧槽,金银财宝在中槽。”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龟窝、石壁诗都在玄沪河中段。

此时已是下午3点半钟,在曲、李二位先生的带领下,我们一行6人进入深涧。沿玄沪河逆流而上,两侧峭壁耸立,涧水清澈,山谷蜿蜒,小路崎岖。下涧槽由于处于山底,相对容易行走,但过了下涧槽,山路则越来越难走。陡坡高崖处处皆是,我们不得不互相搀扶,攀岩而上。来到中间槽,这里豁然开朗,涧水在这里形成一个深池,呈椭圆形,直径约10余米。曲先生说此地就是龟窝,又名龟池,原来池边石壁上刻有龟池的石刻大字,可惜早年间山崖坍塌,现在已杳不可寻。

顺“龟池”攀崖而上,就到了我们欲寻找的摩崖诗刻。诗刻于一侧山壁,楷书,题目为《游龟窝至此偶成》,诗曰:“引蔓缘崖步涧泉,鸟声正尔弄清妍。潜踪莫遣惊飞去,留与游人当管弦。”署名是“广东道进士西蜀刘武臣书”。刘武臣是四川宜宾人,明朝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进士,曾官广东道监察御史。500多年前,交通极为不便,刘武臣能远行千里,抵达洛宁游览“龟窝”,可见,明代之时,人们以普遍认为此地为神龟负书,也即“洛出书”的所在地。

一番考察、研读、拍照之后,天色渐晚,我们即原路返回。由于进山较晚,研读古碑又耽误了些时间,更不幸的是一路攀岩涉涧,曲先生劳累过度而心脏病发作,加之早春时节日落较早,我们走走停停,天黑之时,我们一行被困在了中间槽的最后一道崖壁间。后多蒙洛宁县卫生局领导带领当地村民将我们解救,详见许敬生教授的《洛书龟池寻踪历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