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载堉墓2013年11月13 日下午,参观完魏夫人祠之后,许敬生教授一行又来到沁阳市东北山王庄镇张坡村,踏着满地的荒草,考察位于当地的朱载堉墓。朱载堉是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明代著名的律学家、历学家、数学家。朱载堉自幼喜欢音律,对古代文化的最大贡献是他创建了十二平均律。这是音乐学和音乐物理学的一大革命,也是世界科学史上的一大发明,后世尊称朱载堉为“律圣”。
朱载堉墓墓区砌有围墙,土冢用石围砌,直径7.6米,高2.5米。冢前有百余名家的碑刻题记。冢区两边依墙建书壁,镶嵌着国家领导人、国家著名乐律学家、舞蹈专家、诗人、书法家等近百位名人的题词刻石,构成了50多米长的书壁碑廊。
二仙庙魏夫人祠2013年11月13 日下午,在当地专家的陪同下,许敬生教授一行来到沁阳城西北的阳洛山景区,参观考察为纪念道教上清派第一代宗师魏华存而建的魏夫人祠(又称二仙庙)。魏华存(252--334)是晋代女道士,博览百家,通儒学五经,其定本的《黄庭经》,是早期道教重要的经典之一。《黄庭经》以七言韵文著成,内中所谈到的人体生理,多与中医学相通,系统地提出养生理论和相应的修炼方法,成为影响中国1000多年的道教养生修炼专著。
沁阳当地专家经过对史料记载、遗址遗迹、故事传说等三个方面的大量考证发现,魏华存早年修道于沁阳阳洛山,并在此居住、活动至少达42年之久,其主要成果都是在这里取得的。这一研究成果赢得了权威专家的认可。 神农山中觅神农2013年11月13日上午,中原中医药文化遗迹与文物整理研究项目组许敬生教授一行在当地专家的陪同下,来到沁阳神农山考察。相传炎帝神农氏在这里辨五谷、尝百草、设坛祭天,故而得名神农山。神农山自然风光优美,主峰紫金顶海拔1028米,矗立中天,气势雄浑。遍布16000余株珍稀树种龙鳞松的白松岭,犹如巨龙横亘山巅,被地质专家形象地誉为“龙脊长城”。
许教授一行沿着崎岖的山路一路攀登,先后参观了神农文化广场、清静宫、云阳寺、始祖峰、紫金顶、神农坛、神农谷等景观。一路之上,通过与当地人交流、查看景观介绍等,了解到了大量的与神农氏有关的故事传说。在神农山紫金顶的神农坛处,许教授赋诗《神农坛怀古》,追忆炎帝神农氏。 参观沁阳博物馆2013年11月12日下午,许敬生教授一行来到位于沁阳市区的沁阳博物馆参观。沁阳博物馆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它是在原天宁寺旧址上建立起来的。该寺始建于隋代,金代易名为天宁寺,寺已无存,唯存金代天宁寺三圣塔(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馆内前有雕梁画栋的仿宋式山门,后有大雄宝殿之台基,两侧为仿古建筑的展厅和办公用房。院内小桥流水、错落有致、环境优雅。150米的长廊内陈列着历代石刻造像,书法碑碣和墓志石,其中许多都是国内比较珍贵的精品和孤品。沁阳市博物馆以《河内石苑》、《沁阳革命史迹》、《唐代大诗人李商隐》为基本陈列,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祁阳刘氏膏药2013年11月12日下午,从药王庙出来后,许敬生教授一行又来到一处偏僻的小院,探寻当地著名的刘氏祖传秘制烧疮膏药。2010年6月,刘氏膏药获得了焦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并获得了焦作市政府颁发的证书。项目组与刘氏膏药的后人进行了交流并合影留念。 沁阳药王庙2013年11月12日下午,在邓宏礼等当地专家的带领下,许敬生教授一行来到位于沁阳市老城区东北隅的药王庙进行考察。据记载,沁阳药王庙始创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药王庙建成后,成为各方药商祭拜药王、洽谈怀药贸易的中心,现仅存木牌楼和东西对庭。药王庙木牌楼建于清嘉庆六年(1801年),屹立于长10.5米、宽3.2米的台基上,为四柱三间牌楼式建筑。四根立柱一字形排列,每根立柱前后均有抱鼓石,正背两面的枋额华板均为透雕木刻。木刻内容有人物故事、锦禽花卉、祥龙瑞兽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由于年久失修,使得药王庙变得破旧不堪,院内到处是残砖破瓦,东西对庭变成了工地人员的临时住所,甚至门窗也残缺不全,再也不复当年的风采。 沁阳市中医院座谈会2013年11月12日,中原中医药文化遗迹与文物整理研究项目组来到沁阳市中医院,在焦作市中医药管理局何银堂局长的组织和主持下,与沁阳当地的多位专家学者进行了座谈。参加座谈的当地专家几乎全是“沁阳通”,包括省内著名的文博工作者、覃怀文化研究专家邓宏礼先生,沁阳四大怀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李成杰和王庆云先生,还有沁阳市中医院田晓战院长、胡大齐副院长等同志。出于对中原古代文化的共同热爱,大家一见如故。针对四大怀药的具体产地、种植方法及引种历史、沁阳神农山地区的神农氏文化等内容,项目组与当地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