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华存之故事传说


倒龙抱柱石

沁阳当地有许多关于魏夫人(二仙奶奶)的故事传说。

在沁阳民间流传有"二仙奶奶救唐王"的故事。李世民隋末起兵,在洛阳战役中,退守太行沐涧山。经过几天厮杀,人困马乏,面临全军覆没。忽然来了名老妇,提一只饭罐,握一把青草,请李世民用饭、犒劳三军。李仰天大笑:"区区一罐饭、一束草,哪够千军万马食用?"正要拿问,老妇飘然而去,踪影全无。李觉得蹊跷,命令三军用饭,果然吃用不尽。李世民在沐涧寺魏夫人神像前,叩头许愿:"得帝登基,一定修庙报恩。"称帝后,李世民果然派开国大将尉迟敬德前来监修庙宇。现今的沐涧寺,确有一通《重修沐涧寺前殿并造像之记》的石碑,印证了这一传说。

关于飞来石,也有一个传说。据说有一天,太上老君邀二仙奶奶魏华存到紫金坛上讲经练功。老君指着紫虚元君殿后面的飞来石说:"人间多有不顺心的事,像生男生女就不能预先知道。你可将此大石破开,把它变成一个预测男女和吉凶的工具,能行吗?"二仙奶奶沉思片刻后笑着说:"试试看。"她纵身飞到飞来石旁,拔下头上的金簪轻轻地一划,忽然巨石裂开,出现一道狭缝。现在每逢三月三庙会,前来朝山进香的男男女女纷纷列队飞来石前,往飞来石中间的缝隙里投石头。据说如果能把石头投进飞来石的缝隙里,就预示着吉祥如意。

关于"倒龙抱柱石"的故事。阳洛山的二仙庙与别处二仙庙不一样的地方,还在于一个石牌坊下的"倒龙抱柱石"。石柱雕龙,龙头朝下,俯首帖耳,这堪称全国之最。因为走遍全国,雕龙多是向上飞腾,而要找到一个龙头朝下的"倒龙抱柱石"实在不易。相传李世民的军队退守沐涧山,人困马乏,已经绝粮,经二仙奶奶魏华存施食相救休整之后,很快打败了王世充。李渊父子最终统一了天下,建立了李唐王朝。后来李世民登上了皇位,就在长安大兴土木,修造宫殿。宫殿建好后,在安门窗时,能工巧匠们无论怎么精雕细琢也安不上。工匠无奈,只好向李世民说明情况。李世民突然想起自己在阳洛山中曾向仙人许愿登基后报恩一事,于是立即命差役将宫殿的大门送到阳洛山。正好二仙奶奶的紫虚元君殿尚无大门,所送之门往上一安,正好。不仅如此,李世民还专门嘱咐人将龙柱上的龙雕成头朝下的样子,以表示自己承认错误。这个故事显然是在附会彰显大唐天子的博大胸怀,宣扬知恩必报的观念。

又如王羲之手书《黄庭经》换鹅的传说。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也是上清派的信徒,他爱鹅,也很爱《黄庭经》。山阴一道士好养鹅,王羲之非常喜爱,想买下这群鹅。道士说:我心仪魏夫人的《黄庭经》已久,你给我写篇《黄庭经》,我就把鹅送给你。王羲之欣然命笔,一挥而就。道士看了赞不绝口。流传至今的小楷《黄庭经》就是王羲之的代表作。

魏华存晚年适逢天下战乱,西晋灭亡,东晋建立,当时丈夫刘文已死,为避战乱,66岁的魏华存和长子刘璞、次子刘遐渡河越江南下。尔后又与二子分开,与侍女麻姑于晋大兴年间来到南岳,在集贤峰下,结草舍居住,静心修道。这就是黄庭观的来由。在南岳衡山黄庭观继续修行16年,于晋成帝咸和九年(公元334年)间,她闭目寝息,饮而不食而仙逝,享年83岁。这就是被后人尊称为"南岳魏夫人"的原因。

关于魏华存得道成仙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很大。后来,崇尚道教的唐玄宗李隆基指令道士蔡伟,将这些民间流传的传说整理编入《后仙传》。宋代学者李昉根据《后仙传》的记载重新整理加工,编入了以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为主体的《太平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