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圣祠的兴衰

5.jpeg

自此以后,医圣祠日益得到重视,“医圣”和它彰示的文化进一步得到发扬光大。至康熙年间,医圣祠祠田达六百亩,建筑精雅,犹如洞府,甚为美观。并且藏医籍极富,亦是医家聚会、阅读、研究之地。

道光九年,中医皇甫良、王德涟等,组成医林会馆,对医圣祠祠地进行整顿管理。医圣祠在岁月的河流行进时也屡屡遭到破坏,清咸丰以后,屡遭兵燹歉岁,祠宇逐渐荒凉,建筑破败不堪。光绪九年,医林会馆首事曹鸿恩、陆逢春等,发起捐款,赎地重修,医圣祠赖以保存,并增建亭台,规模庄严宏丽,遂成为南阳名胜之地。

据清末曹德宇编绘的《医圣祠图志》记载,整个祠宇包括正偏两院。正院建筑有山门、中殿、正殿等,正殿塑有仲景坐像,及历代名医像,为供人膜拜之地。偏院建筑则极为曲折,幽雅清丽,俨然洞府。

由中院向西,过月门一道,“为梅花亭”及“医圣井”,井傍植三春古柳一株,径越两围,柳丝倒垂,绿荫蔽日。由井折向北为“荷花池”,白莲千茎,翠盖盈池,中建“湖心亭”,与“医圣桥”相接,而登“小蓬莱”,叠石为山,上筑“灵枢阁”。

登临远眺:豫山矗其后,白河横其前,市廛耕牧,尽收眼底。由山下行,过“碑楼”,而达“桂花轩”,有古桂六株,婆娑成林,秋风送爽,芬芳满园。由“桂花轩”穿角门东向,为“素问亭”及“内经楼”,相传藏书极富,为医人聚会之地。院植古龙柏一株,凌霄花绕其上,觅花合药者,竟日不绝。此外建筑,尚有“春台亭”、“待月轩”、“仁术斋”、“广济馆”等,均极精雅,每年上巳、重九两节,为香火大会,仕女云集,极一时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