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文献对菊潭的记载
考察时间:2011年6月考察地点:南阳内乡
分享到:

风俗通义

自汉代以来,多部古籍对郦县菊花有所记载,并赞美菊潭水健身治病。

《汉书•地理志》:"析,黄水出黄谷,鞠水出析谷,俱东至郦入湍水。"唐•颜师古注:"鞠水,即今所谓菊潭也。"

东汉末年应劭《风俗通义》云:"南阳郦县有甘谷,谷中水甘美。云其山上大有菊花,水从山上流下,得其滋液,谷中三十馀家,不复穿井,仰饮此水,上寿百二三十,中者百馀岁,七八十者名之为夭。菊花轻身益气令人坚强故也。"

  

风俗通义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卷十一云:"南阳郦县山中有甘谷水,谷水所以甘者,谷上左右皆生甘菊,菊花堕其中,历世弥久,故水味为变。其临此谷中居民,皆不穿井,悉食甘谷水,食者无不老寿,高者百四五十岁,下者不失八九十,无夭年人,得此菊力也。故司空王畅、太尉刘宽、太傅袁隗,皆为南阳太守,每到官,常使郦县月送甘谷水四十斛以为饮食。此诸公多患风痺及眩冒,皆得愈,但不能大得其益,如甘谷上居民,生小便饮食此水者耳。"

南朝刘宋•盛洪之《荆州记》云:"(郦)县北八里有菊水,其源旁悉芳菊,水极甘馨。又中有三十家,不复穿井,即饮此水。上寿百二十三十,中寿百馀,七十者犹以为夭。汉司空王畅、太傅袁隗,为南阳令,县月送三十馀石,饮食澡浴悉用之。太尉胡广父患风羸,南阳恒汲饮此水,疾遂瘳。此菊短,葩大,食之甘美,异於馀菊。广又收其实,种之京师,遂处处传置之。" 《后汉书• 郡国志•南阳郡》注中也引用了上述这段话。清代学者王先谦在《后汉书集解》中,特意注明说:"(郦)故城,今南阳府内乡县东北。"

胡广(91—172),字伯始,南郡华容(今湖北监利)人,东汉时官吏。据《后汉书•胡广传》,胡广于安帝时举孝廉,后历任朝廷司空、司徒、太尉,官至太傅,为人谦和,熟悉典章。《胡广传》云:"(广)性温柔谨素,常逊言恭色,达练事体,明解朝章。"以至当时"京师谚曰:'天下中庸有胡公。'" 可见当时人们对胡广的敬重。在《胡广传》"时年已八十,而心力克壮"句唐李贤等注中,也引用了南朝盛洪之《荆州记》有关菊水的记载。并说:"太尉胡广所患风疾,休沐南归,恒饮此水,后疾遂瘳,年八十二薨也。" 不论是胡广患风疾也好,还是胡广父患风疾也好,这已无关紧要,但都是饮用了郦县菊水后"疾遂瘳",这就都说明了,郦县菊花的轻身益气功效,而胡广栽培野生菊花多种,应该说这是他对人类的一大贡献。

郦道元在《水经注•湍水》中写道:"湍水出郦县北……湍水又南,菊水注之,水出西北石涧山芳菊溪,亦言出析谷,盖溪涧之异名也。源旁悉生菊草,潭涧滋液,极成甘美。云此谷之水土,餐挹长年。"

从以上记述看,早在汉代、两晋及南北朝时,南阳菊潭已是景致诱人,盛名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