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背景

考察时间: 2011年10月27日--10月29日 考察地点: 鹤壁五岩山药王 考察人员: 许敬生(河南中医学院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姬永亮(河南中医学院医史文献学科,讲师)

五岩山考证

药王洞的发现在距离鹤壁市中心约十公里处,屹立着一座茂林青葱、群石峥嵘的大山——五岩山。五岩山为太行山支脉,海拔574.9米,
药王隐居的记载据明代崇祯十年《汤阴县志》卷四《山川》载,五岩山在县西四十里,山有五谷,东南一窟,孙真人室也,即五岩洞。

探访药王洞

走进五岩山6月17日早上八点,在张志清局长、马艳芳副局长、王贵清院长、原玉峰支书等人的陪同下,我们来到了五岩山。从远处眺望,五
百虎栏在老蔡的指引下,我们注意到台阶两侧望柱上的雕刻与其他山上的不同,因为这里雕的都是老虎。
药王殿再往上走,便来到药王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孙思邈造像。
炼丹洞药王殿后为百岁踏,又名百岁梯,顾名思义,这里一共有一百零一个台阶,代表孙思邈的一百零一岁。

药王洞中

洞前拜棚再往上走,便来到了我们最终目的地:药王洞。
洞口门联过了拜棚,便是药王洞,又名孙真人洞,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洞中石刻迈过洞门,便进入药王洞,药王洞前后贯通,洞口一侧朝向东北,一侧朝向西南,洞高2.18米,宽1.7米,全长400多米,为天然溶洞。
奇景幽深过石座往前走,抬头可见一字排列开来的五个大洞呈倒漏斗状。五个洞大小不一,但都奇石嶙峋。老蔡说因为有这五个洞,所以此山才叫五岩山。

五岩山中忆药王

五岩山中忆药王孙思邈是医药学家,他驻足五岩山的重要原因,是五岩山盛产冬凌草、天花粉、瓜蒌、枣仁、柏仁、远志、丹参等多种中草药,五岩山上,

图说遗迹

在鹤山区卫生局座谈2012年6月14日下午,考察组一行五人在许敬生教授带领下,来到鹤壁市鹤山区,与鹤山区卫生局的有关领导以及当地对五岩山的知情人士进行了座谈。座谈会上,张志清局长介绍了五岩山景区的保护性开发情况。五岩山所在地的姬家山乡沙锅窑村村支书原玉峰及村民刘长和等介绍了五岩山孙真人洞、特别是当地流传的孙思邈行医治病的故事以及相关遗迹的有关情况。鹤山区卫生局李少武、马艳芳两位副局长以及姬家山乡乡卫生院院长王贵清、沙锅窑村支部委员李矿林等也参加了座谈。
五岩山景色五岩山为太行山支脉,海拔574.9米,距离鹤壁市中心约十公里处,茂林青葱、群石峥嵘,因山有五谷,凸起五峰而得名。五岩山自古以来即声名显赫,不少大德俊彦流连忘返,魏晋名士孙登曾在此隐居,唐代名医孙思邈曾在此采药炼丹。据明代崇祯十年《汤阴县志》卷四《山川》载“五岩山在县西四十里,山有五谷,东南一窟,孙真人室也,即五岩洞”。惜民国和文革时期惨遭弃置,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偶然的机会,药王洞的重新发掘才为五岩山重又带来了生机。如今五岩山的闻名,正是因为孙思邈的这个隐居处。
药王殿前的石栏五岩山药王殿依山而建,地处半山腰。殿前有两段石阶,第一段台阶两侧望柱上的雕刻着形态各异的老虎,一共一百只,是根据孙思邈救老虎的故事而来,又名“百虎栏”。护栏上的雕刻画是各种中药材,每块石栏上的图案都不一样,名为“百草图”。第二段台阶栏杆上,老虎变成了药葫芦,称为“百葫栏”,有的已被摸得油黑发亮。
五岩山药王殿沿百虎栏和百葫栏的石阶而上,便来到药王殿。走进正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孙思邈造像,唐人装扮,头带书生帽,身着宽袍大袖。正襟危坐,慈眉善目,右手抚膝,左手持书。孙思邈像两旁各立一童子,右边童子握采药锄,左边童子拿药葫芦。造像后面为一副对联,上联是“跨七朝真人依济十方百姓身心”,下联是“居五岩药王著述千金万世医典”,概括了孙思邈一生济世救人和在五岩山著书立说的经历。药王殿殿顶正中为太极阴阳八卦图,揭示出孙思邈的道家身份。八卦图周围绘有形态各异的种种草药。走出药王殿,西侧墙上刻有各种中药方,皆为治疗常见病之用。

遗迹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