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遗迹

药王殿与马王殿社旗山陕会馆药王殿和马王殿位于会馆主体建筑大拜殿之两侧,两殿坐北朝南,其间以高架过道相连,形成会馆之神殿区。史载,清代客居赊旗镇的山陕商贾中,以药材商居多且实力雄厚,又因商运陆行靠马帮车载,故集资于主殿区两翼建此二殿,殿内分别供奉唐代著名医药家--“药王”孙思邈及汉武帝之马监金日禅--民间神话传说中的“马王爷”。
大拜殿大拜殿亦称大殿、正殿,是全馆的主体建筑。由大殿和拜殿两部分组成。殿前两侧立两块石室式石雕,左侧刻“十八学士登瀛洲”。右侧刻“渔、樵、耕、读”。拜殿,又称宴会厅,殿内雕梁画栋。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檐下两侧墙壁上嵌同治二年(1863年)慈禧太后书“龙”、“虎”二字刻石。大殿内正位有暖阁一座,阁内供奉有“关圣帝君之灵位”,光绪十一年(1885年)塑关羽巨型坐像于此。
石牌坊石牌坊坐落于大拜殿前3米高的月台上,置万人庭院北沿,南面与悬鉴楼遥遥相望,计左、中、右三座。牌坊通体满布匾额、楹联及人物禽兽等图案。中间一座位于月台前所竖《重建山陕会馆碑记》与《重兴山陕会馆碑记》之间。为三间四柱式,立柱南北两侧附以抱鼓石,鼓面上下雕各种姿态的狮子、麒麟以及名为“英招”的人面神兽。中柱两侧鼓面刻 “八爱图”。中坊上雕福、禄、寿三星,匾书“孟氏难言这浩然”。左、右牌坊是大拜殿的出入门道,下各砌13级青石台阶与万人庭院相连。
悬鑑楼远景悬鑑楼俗称戏楼,分上、中、下三层,环楼上下均有石雕木刻。楼南与琉璃照壁相映,面北是演戏台,对着万人庭院。楼内竖20根合抱鼎柱,凌空擎起三层戏楼。戏台正中挂着“既和且平”金字匾。柱石上用草书镌刻两副对联:“幻即是真,世态人情描写得淋漓尽致;今亦犹昔,新闻旧事扮演来毫发无差”、“还将旧事从新演,聊借俳优作古人”。飞檐下悬挂金龙缠绕的“悬鉴楼”巨匾。钟楼和鼓楼都是悬鉴楼的陪衬建筑物。钟楼在东侧,悬铁钟1鼎,鼓楼在西侧,悬大鼓l面,钟鼓楼下为前院通往中院的东西过道。
社旗山陕会馆铁旗杆进入山陕会馆,迎面可看到铁旗杆一对,立于前院两侧,名曰“霄汉铁旗杆”。高28米,重2.5万公斤。上有彩凤展翅欲飞,中有巨龙盘绕,下有青石须弥座,座上立铁狮,旗杆穿狮而过。旗杆上铸有大、中、小3个云斗。据《赊旗镇山陕会馆铁旗杆记》,在山陕会馆第一次修建完工后,经办者将所剩3,000余金铸成这对铁旗杆,一是为了壮馆威仪,二是证明经办者秉公诚信。
山陕会馆琉璃照壁琉璃照壁位于会馆最南端,南临磁器街,北与会馆山门相对而立。照壁南面有三组图案,中为“五龙捧圣”,左右分为“凤穿牡丹”、“鹤立青莲”。照壁北面为正面,楣额题“义贯古今”四字,下有一獬豸造型神兽。中部一字排开三组图案,正中图案为八边形,内雕“二龙戏珠”及“鲤鱼跳龙门”。东、西侧图案均为长方形,西侧图案为“奇兽斗麒麟”,东侧图案则是“四狮斗宝”图。
社旗山陕会馆外景社旗山陕会馆座落在县城中心,座北向南,系清代山西、陕西旅居赊旗镇的富商大贾叙乡谊、通商情、敬关公、崇忠义、接官迎仕、联谊集会、焚香祭奠的场所。会馆主体建筑自南而北有琉璃照壁、悬鉴楼、大拜殿和春秋楼4组建筑,陪衬建筑物左右对称,形成前、中、后三进院落。室内外全用青白色方石板铺砌,建筑物采用石雕、木刻、火铸或陶瓷塑精美图案作装饰。
广和堂与延寿堂清末民初赊旗店(即现在的社旗县)药业发展到30余家,绝大多数是山陕商人所开,其中以“广和堂”、“延寿堂”为最。历史上的“广和堂”、“延寿堂”,前面门市营业,后面工场加工丸、散、丹、膏等。如今历经变迁,虽还在经营药品生意,但已不复当年之象。“广和堂”后院有三棵凌霄树,在棚架上蟠曲纠结,树身上挂着社旗县人民政府制作的“古树名木”的认证标牌,编号为001,可见其历史之悠久。
共 1 页  首页1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