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背景

考察时间:2013年03月07日--03月10日 考察地点:商城县城关关水巷寒泉、商城县麻沸山华祖庙、商城县苏仙石乡喻畈村苏仙石和橘井、商城县汤泉池等 考察人员:许敬生 李新叶 刘文礼 吴远旭

商城寻址

商城寻址2013年3月6日至9日,我们中原中医药文化遗迹考察研究课题组赴商城对该县的中医药文化遗迹进行了3天田野考察。 出发前,我们做了一些案头准备。考察重点本是汤泉池及其中医药文化价值,结果却有意外收获。我们发现,早已淡出人们视线的另外3处遗迹——寒泉、华祖庙、橘井和苏仙石,则更有中医药文化价值。问题的症结在于,由于当今社会的浮躁和喧嚣,在中医药文化的宣传上,人们往往忽略了应该重视的东西,又抬高了表面浮华的东西。

再现寒泉

寻找寒泉2013年3月7日8点,在卢松滨先生的带领下,我们去寻找寒泉。之所以说寻找,因为寒泉所在地,早已变成了碎砖瓦砾垃圾场。卢先生迷了路,看着弯弯曲曲的小道,询问数人竟不知到。卢先生有些奇怪,印象中是在城内关水巷南侧呵,怎么连附近的人也摇头不知?
寒泉价值考察结束,在返回的路上,我们问卢先生:寒泉存在有多少年了?卢先生说:商城古称雩娄,建县有1800多年的历史。
解读寒泉一则来自金刚台的博客。该作者以《商城寒泉走笔》为题目,专门写了上下两篇关于见到寒泉后的感受。

华祖庙

华祖庙的故事华佗生前所到之处,留下诸多为百姓治好疑难杂症的故事。正是他的一路足迹一路善行,全国不少地方都建有华祖庙。特别是在安徽、江苏、河南、山东四省分布最多。河南省就有10多处,如永城、虞城、夏邑、商丘、许昌、西峡、郸城、项城等县均有华佗庙。
探访华祖庙寒泉在县城,华祖庙远在山顶,但在人们心中的位置,华祖庙要比寒泉幸运得多。
走进华祖庙踏进华祖庙庙院,院子杂乱无章,四周的墙边,摆放着一块块写有捐款名字的石碑。在东侧殿堂里,摆放着很多高香和红色的牌位。

苏仙石与橘井

橘井考证"橘井"、"橘井泉香",是我国医界著名的典故。
走进橘井3月8日下午,我们一行人前往苏仙石乡实地考察,又开始在蜿蜒的山中穿行。途中,我们询问了多位农民,他们脸上的表情很好奇,在他们看来,你们城里人真是太闲啦,那么一口井有什么可看的?
踏足苏仙石王凤林曾多方考证,考证中发现,苏仙石乡境内有座大山古称“大苏山”。

汤泉池

汤泉池药用价值考察汤泉池,是与其他几个遗迹完全不一样的心境。对商城县来说,当今的汤泉池是其最靓丽的一张名片,无论是讲述政绩或是对外招商,汤泉池都是他们侃侃而谈的王牌。
汤泉池的开发汤泉池的开发历史悠久,明代以前就已经行成一条小街。古称‘汤坑’,以温泉而得名。日出产量1000吨,水恒温58度。该池原有官池、民池、男池、女池,均建有房屋,供官绅和百姓沐浴。由于年久失修,解放前就已经破烂不堪。
寻找泉眼此次到汤泉池,主要是想考察“汤泉”的历史、现状及其中医药文化价值,所以,当我们发现在泉眼数字方面说法迥异后,便通过座谈及走访等形式,弄明白到底有几处泉眼及其现状。

专家建议

其一,把寒泉作为造福百姓的工程去整体规划。就目前来说,先建造一个蓄水池,通过自来水,将清泉引入百姓家。同时建议:医学有关部门,成立一个寒泉养生、医用价值课题组。除进行正常化验研究外,应向百姓做一个问卷调查并进行体检。而后年年跟踪,以获得来自第一线的数据,从而得出权威的结论。

商城县介绍与历史沿革

商城县位于信阳市东南部,大别山北麓,属信阳市。东临安徽省金寨县,南接湖北省麻城县,西与本市光山县、新县接壤,北与本市潢川县、固始县毗邻。 商城县总面积213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0.167千公顷。总人口767316(2012年)。辖2个办事处、9个镇、8个乡及3个派出机构。

图说遗迹

寒泉“寒泉,在县南关内,盖古井也。极清而寒,多汲之不竭,人甚赖之。”寒泉位于河南信阳商城,泉水冬暖夏凉,温度恒定。由于泉水从未停止过奔流,老百姓都俗称“寒泉”为“流水井”。寒泉,价值连城,还有待于开发。泉水,是灵气的象征;泉水,是诗词歌赋的天地;泉水,是商城经济腾飞的标志;泉水,是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
华祖庙华祖庙位于麻沸山的山顶上人站山顶,满眼的郁郁丛林,欣赏着姹紫嫣红的野花,对这座被灌河环绕,被草木遮蔽的华祖庙,突然就有了一种神秘感。一位黑衣老道守候着该庙,东侧殿堂里红色牌位上面写着各种愿望和诉求,殿堂后院一侧有个小门,里面像个办公室,老人打开黑色的柜子,里面珍藏着劝慰、安抚心灵的书籍。弯弯曲曲的山路和稀少的行人,静静的坐落着神秘的华祖庙。
橘井一口裸露在淤泥耕地里的井,一口没有任何遮盖的井,若不是走走问问,是找不到这口千年流淌不息的橘井的。水一直慢慢地往外溢着,水质清澈,用手掬一捧进嘴里,味甘纯正,没一点泥土的味道及异味。一口橘井不仅养育了周围一方村民,还保证了他们的健康,没有癌症,没有疾病。
苏仙石苏仙石就是两块大石头,它躺在一片可耕地的怀抱,绕苏仙石转了一圈,石头旁边是一条浅浅的河流。 苏仙石旁,有一块石碑,上面篆刻着关于苏耽救百姓后驾鹤远去的故事。苏仙石上边,有两个清晰的脚印。这和传说中的脚印相吻合。脚印的旁边,是一处专供上香的灶台。农民们喜欢用烧香表达自己的愿望,所以,孤零零的苏仙石上面,堆积着厚厚一层烧香后留下的灰迹。

遗迹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