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中期,禹州开始出现钱庄,当时称钱铺或放帐铺,其办公地点一般设在药行后院,与其他地方的银号相比有很多不同之处。不但数量多、资金大,而且经营方式也不尽相同。在每年春、秋、冬三次药交会上,生、熟药材及丸、散、膏、丹等各种成药的成交额均在1亿元左右,其货币流通60%是通过钱庄完成的。
1920年以前,禹县城内有两个较大的当铺,即“西当铺”和“东当铺”。“西当铺”位于西大街“一门九狮子”东100米处路南(2000年洪山庙街粮站后院仓库),经理程子宣;“东当铺”在小口西50米路北(原土产公司院内),商号“钧茂典”,经理是尉氏县的“刘半县”(意指其资产能抵尉氏县的一半)。
民国初年,河南全省有钱庄、银号、当铺约40余家,后因军阀混战,时局动荡,倒闭关停者甚多。唯有禹县作为全国中药材集散地,商业一直保持繁荣,钱庄逐渐发展到30多家,经营方式以存取货款、放高利贷为主,依托河南农工银行兼营汇兑业务。至抗日战争爆发前,禹县钱庄尚有28家,其字号是:
豫丰永 豫盛元 豫茂永 豫昌永 天兴泰 豫盛清 福 裕
同泰生 豫 信 豫福永 同裕公 永全茂 春茂源 钧茂益
豫 丰 天 丰 豫盛德 豫兴隆 恒 信 裕 通 义庆长
裕兴久 豫 康 同豫公 豫 盛 青茂元 永泉茂 世兴元
其中,豫丰永等10家钱庄资金规模较大。至1945年春,豫丰永、豫盛元、豫茂永、豫盛清、豫昌永等5家钱庄的公积金均在200万元以上,天兴泰、福裕2家钱庄的公积金也在100万元以上,而仅豫丰永一家,其帐面存贷往来户就有36个,每年放贷总额达1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