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商风云

药商兴起禹境药材贸易历史悠长,持续繁荣,经久不衰。在周安王五年(公元前397年),每年二、三月间,商贾云集于阳翟西关
药商经营购进。新中国建立之前,禹县中药材的购进方式,为药庄向药行、药行向药棚、药棚向药栈收购,或直接从省内外药材产地收购
药商种类-药庄药庄,俗称"内字号",约产生于清康熙年间,相当于新中国计划经济年代的一级批发企业。药庄大多拥有雄厚的资本,
药商种类-药行清代,药行有中药行和山货行之分,拥有一定资本,设有场地、货栈,从事代客买卖、包装、托运业务,从中收取百分之三佣金。
药商种类-药棚药棚又称"棚口"、"拆货棚"、"洋货棚"。药棚从药庄、药行批发药材,内设箱口摆放样品,
药商种类-药铺药铺主要经营零售业务,清代至民国,一般经营方式为前店后坊。药铺将由药市购入的原料进行遵古炮制,
禹州近代药商之恒春药庄恒春药庄位于禹县城区洪山庙街路北(2000年禹州市粮食局第二粮站),有货棚200平方米,库房145间,徒工27名。
禹州近代药商之同慎德药行同慎德药行位于禹州县城闹市区,前起老煤市口,后至禹王锁蛟井,鳞次栉比的房舍百余间,常住行内购进药材的有山西、云南、江西、四川等省的药商12家。
禹州近代药商之杏林春药铺1931年6月,杏林春药铺在郑州开业,共有资金16000块银元,经理、职员23人。大经理为赵德如(汜水人),二经理为乔松年(长葛人)
禹州近代药商之杨永先眼药店杨永先眼药店创立于清代,在禹境经营眼药已历经五代
药帮形成长期的药材交易,形成药商之间的相互竞争,逐渐产生了以药材经营类别或区域性质为基础的行帮组织。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药行帮、药棚帮、
药帮职能禹州药商行帮会馆,在历史上曾经行使过如下管理职能:
药商人物-孙思邈孙思邈(541或581~682)为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被人称为"药王"。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幼聪颖好学。
药商人物-雷公又称西陵氏,因居于西陵而得名,所居之山方正有棱角,故又称方氏。其女曰方嫘,黄帝正妻,传为养蚕织丝之始祖,世称嫘祖。
药商人物-褚澄褚澄,字彦道,南朝宋国阳翟人。曾为吴郡太守。澄为宦门权贵,但政绩却不突出,其医术显名于世。
共 2 页  首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