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蒸九晒

蒸与晒是炮制药材常用的方法,其作用是为了改变药性,使之更符合临床应用。以地黄为例,生地黄有清热凉血、益阴生津的功效,蒸晒的目的主要是缓和生地黄的寒性,转温主补阴血,并使地黄滋补而不腻,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蒸制程度要求中心黑透味甘为佳。这种炮制法源远流长,东汉时期的《金匮要略方论》中有记“生地黄二斤口父咀,蒸之如斗米饭久”,可知当时已有蒸法。唐•孙思邈曰:“(蒸熟地)古法九遍止,今但看汁尽色黑,熟蒸三五遍亦得。”又如唐•孟诜《食疗本草》黄精条的记载有:“可取瓮子去底,釜上安置令得,所盛黄精令满。密盖,蒸之,令气溜,即曝之。第二遍蒸之亦如此。九蒸九曝。”可见,蒸晒九遍的炮制法至少在唐代就已经出现。清代《本草便读》中说“熟地黄即生地黄蒸咽极热,色黑如漆,味甘如饴,寒转为温,自能独入肾家,填精补血,为培助下元之首药。”不但说明了蒸制程度,亦说明了药物性能的改变。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熟地的近时造法,持沉水肥大者,以好酒入微砂仁末在内拌匀,柳木甑于锅内,蒸令气透晾干,再以砂仁酒拌蒸晾,如此九蒸九晾乃止。”总之,用九蒸九晒法炮制的药物是我国传统医学理论实践的总结。

目前国内一般采用闷法一次性蒸制成熟地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制法规定:蒸至黑润,取出,晒至约八成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而得。这种炮制法存在蒸不透,色泽、口感、疗效差,容易腻胃等缺陷,而用禹州传统九制熟地黄,能克服闷法一次蒸制熟地黄的缺陷,达到古法所要求的“墨如漆、亮如油、甜如饴”,最重要的是克服了普通熟地的腻胃的缺陷,达到补血滋阴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