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材药商 >  医药业的发展

医药业的发展

众所周知,东汉“医圣”张仲景祖居地在南阳县城东关,相距赊旗店仅数十里。相传张仲景常来赊旗店行医,民间留下不少传说。有“药王”之称的孙思邈也曾到赊旗店采药行医。明清时,托这两位医界大家的名头,加之山陕商人助力,赊店医药业遂大放异彩。

赊旗店是繁荣兴盛的水旱码头。药材商人仅靠经营当地出产的药材是远远不够的,进行药材转销才能将生意做大做强。再说,赊旗店常住人口有十三万,还有很多流动人口,开药铺济世救人,即使针对当地人,无疑也是一桩好生意。赊旗店有句民谚:“开过药铺打过铁,给啥生意都不热。”即是说其利润之丰厚。精明的山陕商人看上了这一商机。早在十五世纪中叶,山陕任姓和信姓大商人,便在赊旗投资开办中药店,取名“广和仁”,后改名“广和堂”,一直是当地药业龙头。清末民初赊旗店药业发展到30余家,绝大多数是山陕商人所开,从业人数三四百人之多。其中以“广和堂”、“延寿堂”、“恒春堂”为最。

今天的“广和堂”位于南瓷器街路东原址,前店后厂,门面五间,仓库作坊十间,住房二十余间,现存门面房和仓库、作坊10余间,房舍建筑模样改了不少,只有当年三棵凌霄,依然生机勃勃。穿过门面房,来到后院,就会看到那三棵凌霄藤蔓在棚架上蟠曲纠结着。据药店人员介绍,这三棵凌霄有200多年了,是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春天,“广和堂”从赵河南岸东怀街迁到现址时,马姓老板从山西老家带幼树栽下。现在凌霄树身上挂着社旗县人民政府制作的“古树名木”的认证标牌,编号为001,可见其历史之悠久。

凌霄五月开花,开时满树繁花灿烂,异香扑鼻。除颇具观赏价值之外,凌霄花还是一味传统中药材,具有行血去瘀、凉血祛风之功能,味辛酸,性微寒,归肝、心包经,功能活血散瘀,凉血祛风,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症瘕、产后乳肿、皮肤瘙痒、痤疮等病症。

三棵凌霄,见证了“广和堂”历史上的三次大火,花历劫不死,药店也屹立至今。据赊店历史文化研究会徐东介绍,三次大火,第一次无从考证;第二次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土匪到药店绑票要钱,因嫌钱少,半夜将房屋点着,损失白银十几万两;第三次是民国八年(1919年),药铺工人晚上睡觉时吸烟不慎引燃大火,仅麝香就烧掉二斤,烧掉水银二十余斤,房屋、药材、家具设备、被褥全部化为灰烬,损失达几百万元。大掌柜张敬三、二掌柜贺士亭、三掌柜李玉华个人借款数十万元筹资重建了“广和堂”,三位掌柜敢筹巨款冒大风险,足见药材经营利润之大。“广和堂”三遭火灾,都是在山陕会馆主持下,由同乡商人资助重新开张的。

社旗的药材资源
分享到:
  • 药王殿与马王殿
  • 大拜殿
  • 石牌坊
  • 悬鑑楼远景
  • 社旗山陕会馆铁旗杆
  • 山陕会馆琉璃照壁
  • 社旗山陕会馆外景
  • 广和堂与延寿堂
  • 社旗山陕会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