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阳城东,仁济桥西,温凉河畔”的医圣祠,便是张仲景的墓祠所在地。据《南阳县志》记载:“宛郡东高阜外……有仲景故宅,仁济桥西有仲景墓。”《医圣张仲景祠墓志》记载:“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36年)儒医沈津、越夔等人士倡首,修建三皇庙,唐藩王撰文立石(石碑残存)。”明代《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灵应碑》曰:“南阳城东仁济桥西有圣祖庙,十大名医中塑有仲景先生像”。
南阳医圣祠历史久远,民间传说在此地发现碑碣,立于晋;而有史可考的是《医圣张仲景祠墓志》的记载:“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36年)……”距今也有400多年历史。“药王之庙遍寰宇,医圣之祠惟南阳有焉”。
医圣祠的诞生相传源于一个儒生的怪梦。明崇祯元年戊辰(1628年),兰阳廪生冯应鳌病染风寒,几乎不治。一日午夜,有一黄衣金冠神人,以手抚其全身,其“百节俱活”。他问:“生我者为谁?”神人自称南阳张仲景,墓冢在“南阳府东四里许”,“岁久湮没,荡为平地”,示意冯应鳌为自己重起墓冢。
冯应鳌病愈后不远千里赶赴南阳,在神人所说的地点见到一座庙宇,庙内十大名医像中有衣冠须眉如梦中见者,拭去尘灰一看果然是张仲景,但因在庙后求先生墓而不可得。4年后,园丁凿地掘井,获高二尺余一碑碣,上写“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墓”(据推测,墓碑立于晋咸和五年也就是公元330年,距医圣卒年111年)。还发现碑碣下有石洞,因害怕将其封住。
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南阳府丞张三异募捐建造医圣祠,规模平列于周昭天、汉王侯等王公侯位,享有同祀。当时,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叶县训导的冯应鳌再次来宛,立石记述访墓始末,并重刻灵应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