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圣祠大事记
明嘉靖二十五年丙午(公元1546年),沈律、越夔倡首建三皇庙,唐藩王思成子撰文立石。(石碑残存)
明崇祯元年戊辰(公元1628年),兰阳廪生冯应鳌来宛访求医圣墓,九月刻灵应碑一块。(碑存)
明崇祯五年壬申(公元1632年),园丁凿地掘井,获碑碣,高二尺余,文曰: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墓。(碑存)
清顺治十三年丙申(公元1656年),府承张三异募建医圣祠,刻碑以记。(碑存)
同年,桑芸立碑记创建医圣祠始末。(碑存)
同年,冯应鳌为叶县训导,再拜医圣祠,立石记述访墓始末,并重刻灵应碑。(二碑皆存)
清康熙十六年丁巳(公元1677年),赵君太等善士重修祠庙。
清康熙二十七年戊辰(公元1688年),宛儒医周景福捐地480亩,为三皇庙祀田。清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公元1710年),姜大成、吴国士捐银五十五两,购地五十亩,为医圣祠祀田。
同年,元帝庙祀田一百三十亩归医圣祠。
清雍正八年庚戌(公元1730年),李姓人倡修医圣祠门楼。(碑存)
清乾隆十五年庚午(公元1750年),重修医圣祠山门。
明清时期大事记
上一页12下一页
明嘉靖二十五年丙午(公元1546年),沈律、越夔倡首建三皇庙,唐藩王思成子撰文立石。(石碑残存)
明崇祯元年戊辰(公元1628年),兰阳廪生冯应鳌来宛访求医圣墓,九月刻灵应碑一块。(碑存)
明崇祯五年壬申(公元1632年),园丁凿地掘井,获碑碣,高二尺余,文曰: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墓。(碑存)
清顺治十三年丙申(公元1656年),府承张三异募建医圣祠,刻碑以记。(碑存)
同年,桑芸立碑记创建医圣祠始末。(碑存)
同年,冯应鳌为叶县训导,再拜医圣祠,立石记述访墓始末,并重刻灵应碑。(二碑皆存)
清康熙十六年丁巳(公元1677年),赵君太等善士重修祠庙。
清康熙二十七年戊辰(公元1688年),宛儒医周景福捐地480亩,为三皇庙祀田。清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公元1710年),姜大成、吴国士捐银五十五两,购地五十亩,为医圣祠祀田。
同年,元帝庙祀田一百三十亩归医圣祠。
清雍正八年庚戌(公元1730年),李姓人倡修医圣祠门楼。(碑存)
清乾隆十五年庚午(公元1750年),重修医圣祠山门。[page]
清乾隆三十五年庚寅(公元1770年),儒医方道鳌捐款赎地,庙祠合并。(碑存)
清乾隆五十九年甲寅(公元1794年),李天如继修春台亭。(碑存)
清嘉庆十五年庚午(公元1810年),廪生张森律等重修祠庙,金妆神像。(碑存)
清道光九年己丑(公元1829年),周晋王德涟追回当地。
清咸丰二年壬子(公元1852年)及咸丰六年丙辰(公元1856年),宛城各大药店及众善士两次捐资修葺祠堂与春台亭。(存功德碑)
清光绪九年癸未(公元1883年),曹鸿恩主持赎地,复加修葺,面貌焕然。累计建置:中殿、两庑、内经楼、灵枢阁、素问亭、仁术斋、广济斋、智圆斋、行方斋、春台亭、医圣井、医圣桥、梅花亭、待月轩。此外尚有桂花轩、莲花池、古龙柏、七空桥等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