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商风云 >
药商种类 >
药庄
药庄
考察时间:2011年6月地点:禹州
药庄,俗称“内字号”,约产生于清康熙年间,相当于新中国计划经济年代的一级批发企业。药庄大多拥有雄厚的资本,在全国主要城市设有分号或庄客,依靠各地药源及信息,互相调动大药材,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垄断市场的能力。新中国建立初期,禹县药庄主要有恒春、三德合、隆兴福、复生元、清和堂、瑞兴茂、松茂林、益兴盛、怡和永、晋豫西、兴记、天太、公茂、德源永、李德旺、刘秋怀、益庆源、公大等18家,经营资金813500元(银币),从业人员134人。其中恒春药庄有资金42万元(银币),从业人员27人,居全城药庄之首;资金在万元以上的药庄有9家,从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药庄有2家。1956年后,药庄业务被医药部门取代。1984年,禹县恢复药市后,称“走大货”。至2005年,禹州药市大宗药材交易由实力较强的药行或药材有限公司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