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中医药文化遗迹与文物整理研究项目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说到“岐黄文化”,就不能不提到《黄帝内经》这本书。《内经》是中医界公认的传统宝典,是它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全书内容以黄帝同岐伯、伯高、少俞、少师、鬼臾区、雷公六位臣子问答的形式展开。其中岐伯的回答和论述占了大部分篇幅,在这些老师中当之无愧的占着首席地位,因而在《素问•上古天真论》等篇目中,岐伯被黄帝尊称为“天师”。而“岐黄”也在后世成为中医学的代名词。那么“文化”冠之以“岐黄”,就当指与传统中医药相关联的一切文化,具体而言,就是指中医药在产生和发展的漫长历程中以医籍、文物、遗址遗迹、民俗、传说等形式所传承着的文化的总和。就其内涵和事实而言,岐黄文化虽以岐伯、黄帝为宗, 但又不宜只限指岐黄时代,而是包罗更广泛的时空范围和更丰富的内容。基于此,我们对新密岐黄文化的研究、考察,就本着以岐黄为宗、为主而又波及其流的思想而进行。[更多]
现存最早的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大部分采用黄帝与其大臣问答的形式编撰而成,阐述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以及腧穴刺法等等。岐伯是其中最重要的人物,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写道:“黄帝坐明堂,始正天纲,临视八极,考建五常,请天师而问之”,这里被黄帝尊为“天师”的就是岐伯。岐伯是黄帝时代人,岐伯之名始见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属岐伯使尚方。”集解徐广曰:“岐伯,黄帝臣。”裴骃案:“汉书音义曰:尚,主也。岐伯,黄帝太医,属使主方药”。说明岐伯是黄帝的太医,且使主方药。同时该书的卷二十八和卷十二也多次提到其人。[更多]
传说中的黄帝既是华夏民族的始祖,创兴文明的先驱,也是中医理论的奠基者之一。《庄子•盗跖》有云: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一语道出自古黄帝在国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所以在历代文献中留下大量相关记载。其中以《世本八种》、《竹书纪年》、《史记》、《帝王世纪》为早,以《广黄帝本记》、《云笈七签》、《通志》、《路史》、《轩辕黄帝传》、《事物纪原》、《古今事物考》、《广博物志》等书为多。史载黄帝为少典之子,复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黄帝举风后、力牧民,顺天应时,播谷劳勤,节用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更多]
考察时间: 2011年6月22日--6月24日
考察地点: 新密市苟堂镇岐伯庙
大隗镇洪山庙
来集镇李堂村药王庙
黄帝宫、浮戏山
具茨山(即大隗山)等
考察人员: 叶磊   许敬生   刘文礼
范敬   马鸿祥
考察对象: 新密市黄帝文化研究会会长郑观洲
新密市黄帝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刘峰亭
新密市黄帝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杨建敏
新密市黄帝文化研究会范金中、魏永森
新密民俗学者张儒彬
药王庙管理人员吕长友等
新密中医院刘刚、陈根柱、于朝峰等
曲梁镇卫生院长王明钦
大隗镇卫生院张长江等人。
考察目的: 从文献角度考证岐伯、黄帝等人在新密一带活动的事迹,以及在考古学方面的印证;对新密一带岐黄文化遗址、遗迹的实地考察及其民间传说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梳理新密岐黄文化的脉络源流。从而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