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中医药文化遗迹与文物整理研究项目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首页 > 岐黄遗迹 > 大隗镇里洪山庙及洪山真人 > 洪山庙及洪山真人简介
洪山庙及洪山真人简介

洪山庙(又名普济观)位于新密市东南25公里大隗镇陈庄村,因背依洪山土岭所建,且庙中所供奉者为宋代中州神医洪山真人,故名洪山庙。洪山庙创建于元代,明清两代均有修葺。庙宇坐北朝南,顺山势起伏而筑,现存山门、大殿、寝殿、药王殿、祖师殿、钟鼓殿等建筑16座,共44间。

洪山庙山门正中上方,镶嵌着大明万历二十五年密县知县杨爱题写的“普济观”石匾一块,笔锋苍劲古朴。走进山门,是一个方正庭院,院内东西两株松树左右相对而立,古碑林列。与山门迎面相对的是洪山真人大殿,此殿建于大明正德六年,保存完好,在洪山庙建筑群中最为雄伟。面阔五间,挑角雕梁,斗拱飞架,黄瓦饰顶。进入殿内,洪山真人高坐神台,神情矍铄,慈眉善目,左右侍者二人。殿上方巨大的木制结构由24根高约4米的柱子擎立,三梁起架,两架大梁均粗约l米,相传为嵩山上两根巨大的酸枣根做成,彩饰龙凤图案。其中四根蟠龙柱每根粗约1.3米,上浮雕两条或升或降的蟠龙。八条蟠龙形态各异,或似腾空入云,或似探海潜渊,或似飞云流火,或似呼风唤雨,条条张牙舞爪,活龙活现。前檐和内檐上绘有42幅人物故事和禽兽图案,现有27幅保存完好,绘画风格及人物服饰均有明代特点,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被专家称之为国宝。现庙中留存有明清以来碑刻30余通。1987年3月,被郑州市人民政府列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8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山真人,本姓顾,原籍河北,生于宋代末年,曾举进士,因感天下纷争,世事变乱,吏治腐败,不堪其扰,于是决定远离故土,隐居避世,途径密县大隗镇洪山,有感此地“大隗呈祥,溱洧环秀,天桥如带,诚水秀山名之处,地灵人杰之邦”(大明隆庆六年《重修洪山庙台基记》),况“累代将相如风后、力牧、留侯、刘先、刘广等固多而仙尤为首出。”山中更有仙人洞,代有贤达隐居,如“黄帝时有广成,别号大隗,周有鬼谷,汉有赤松,晋有蓝岩,……潜修于此洞。”(大明隆庆六年《重修洪山庙台基记》)遂心驰神往,驻足忘返。其间,有感于当地牛马牲畜常为疫病所困,死病无数,于是究心医学,初则医兽,医名日盛,久则乡里贫病之人亦委求疗疾,遂成良医,远近求治者日众。由于病人日增,所需药材愈多,难备一时之需,为感真人恩德,乡人遂四处采药以供真人疗病之用。当此之时,四方往来药商亦闻及真人医病之能,渐渐开始驻足于此提供药材,久之,此地遂成药商汇聚、交易药材之所。而由此也带动了洪山庙药材交易大会的形成,并成为禹州药材交易大会的发源地。至今洪山庙东北数百米处仍留有古代药材交易场所遗址“一溜台”,台为高出地面十余米的土岭,背依土岭建有数十间窑洞式古建筑,为古代药材交易经营场所,门窗建造精巧,现多残破。

真人医名远播,曾奉御召为宋太后诊病,有起死回生之效,后又被召为京城兵马疗疾,无不获效。皇帝赐其金帛而不受,获封为护国真牧灵应真人。因久居洪山,百姓亦俗称为洪山真人。后仙逝于洪山,遂葬于此。乡人为感念真人救死扶伤之恩,于元代初年在洪山真人墓冢旁建庙立祠常年祭祀。由于洪山真人生前医术精妙,乐善好施,德施行教,深受敬仰;传说逝后又曾多次显灵,为信众消灾避祸,因此神威大振,清明时节前来祭祀者络绎不绝,于是日渐形成了大规模的清明庙会。

四方信众朝拜洪山庙,每年清明时节祭祀洪山真人,求神拜药,兴起了影响深远的药材交流大会,随之把洪山药王信仰传播到了四面八方。外地香客为了方便祭祀洪山真人,自明代开始,纷纷在自己的家乡建立起洪山庙。大明隆庆六年(1572年)《重修洪山庙台基记》载:“释达洪山名寺,道注普济真人,四方建庙甚多,此处乃根本之地、栖身之所也。”明清时期,洪山庙已遍及豫东、豫南各县乃至省外。据新密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杨建敏同志介绍,目前在登封市唐庄、汝州市煤山办事处葛庄村、禹州市老城、尉氏县岗李乡、开封县曲兴镇、通许县历庄乡、夏邑县车站镇、许昌市魏都区丁庄乡、鄢陵县只乐乡、漯河市召陵区青年乡、郾城县阴阳赵乡、太康县大许寨乡、西华县艾岗乡、沈丘县槐店镇、正阳县汝南埠镇、平舆县洪山镇以及郏县、汝南县、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等地均保存有洪山庙。而新密洪山庙则成为众庙之祖庭。因为“此处乃根本之地、栖身之所也” 。

 分享到:
  • 洪山庙中的塑像
  • 大隗镇洪山庙
  • 黄帝宫九天玄女洞
  • 新密古城寨遗址
  • 大隗镇观寨村修德观
  • 新密刘寨镇黄帝宫
  • 黄帝宫风后八阵图碑
  • 嫘祖殿和嫫母殿
  • 新密伏羲山
  • 洪山庙中的碑刻
  • 洪山及洪山庙的故事
  • 古城墙考察
  • 修德观前的碑刻
  • 岐黄文化座谈会1
  • 岐黄文化座谈会2
  • 黄帝宫远近景
  • 述洪山庙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