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是郑州所辖六个县级市之一,位于郑州南部,东邻新郑,西接登封,南连禹州。新密原称密县,1994年4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立市。“密”之得名,盖因境西南有座密岵山。《尔雅•释山》曰:“山如堂者密,多草木者曰岵。”密岵山山形似堂,草木繁茂,在新密西南部双洎河南岸,为群山之首,最为高大。故《名胜志》云:“密,山名,亦国名也,盖因山以名城矣。”新密市地处嵩山低山丘陵区,为嵩山东伸余脉所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西、南三面环山,中部丘谷相间,主要河流有双洎河(洧水)、绥水、溱水等。最高海拔1108.5米,最低海拔114米。全县东西长48公里、南北宽37公里,面积1001平方千米,人口82万人。
2008年12月至2009年6月,中科院考古所联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横跨河南登封、新密、新郑三市的“溱洧流域”的88处先秦时期聚落遗址进行了调查和复查,结果显示这一区域遗址星布,丰富多样,包括裴李岗文化遗址18处、仰韶文化遗址37处、龙山文化遗址46处、新砦期遗址14处、二里头文化遗址28处、商代二里岗文化遗址23处、商代殷墟文化遗址7处、西周文化遗址4处(2010年11月《岐黄文化高层论坛论文集》p30赵春青、江旭《悠久的历史与美丽的传说》),仅新密境内就有自新、旧石器时期绵延至夏商周各个时期文化遗址近30处,显示了新密丰厚的文化积淀和完整的早期文明发展链条。其中古城寨遗址和新寨遗址被“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列为四个预掘点之中的两个,凸显了新密在研究史前文明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追源五帝时代。新密遂因其史前文明遗址密集、涉及伏羲、黄帝活动的遗址、遗迹丰富而成为近年研究文明史的宠儿从而拥有巨大的发掘价值。
但是,物类考古之外,“文化考古”似乎受重视程度有限。在新密及周边县市不仅密布着史前文明遗址,而且涉及伏羲、女娲、黄帝及其臣子的民间传说和民俗事象也极为丰富,其中蕴含了大量文化信息,比如岐黄故里之谜、《内经》著者之谜等等也许借由此类研究会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为弘扬地方文化,自1996年新密黄帝文化研究会成立以来,魏殿臣、范金中、王衍村、李顺卿、刘峰亭、郑观州、郑国顺、李国臣等12人(当地号称“十二愚”)从自发进行到政府支持对新密当地的岐黄文化事象和遗址遗迹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和整理。所有这些乃成为本课题组投入研究的直接背景。
因此,进行本课题研究,在全面了解新密岐黄文化遗迹和遗址的现状,梳理岐黄时代的文化事象,探讨中医药理论的发祥缘由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该课题在深入挖掘和开发利用新密中医药文化遗址,助益于新密地方经济的转型,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岐黄文化园”,推广新密地道药材的知名度,打造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品牌,提升新密乃至我省的文化软实力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