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中医药文化遗迹与文物整理研究项目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首页 >  皇帝探究 >  黄帝身世多谜的解释
黄帝身世多谜的解释

黄帝既是华夏初祖,也是迷雾层绕的传说中人物,关于他的故里、生活时代可谓众说纷纭。比如故里,自古就有天水、寿丘、姬水、黄陵、涿鹿、新郑诸说,今人又有长沙说、四川盐城说和蒙古高原说等等。再如生活年代,高其国说距今约1万年左右(见《轩辕黄帝评传》),杨亚长说距今8000多年(见《炎帝、黄帝传说的初步分析和考古学观察》),民国时期的《中部县志》说距今6728年,唐兰说距今6000多年(见《西周青铜铭文分代史微》),董立章说距今5712-5312年(见《三皇五帝断代史》)、赵国鼎认为距今5003年(见《黄帝甲子纪年录》)……。如此异说纷呈的原因,除了史前时代蒙昧难考之外,是否还存在别的原因呢?我们说黄帝多世说当是一个合理的解释。

据北宋刘恕《资治通鉴外纪》卷一记载:“帝榆罔,元年壬辰,在位五十五年。自神农至榆罔四百二十六年。临魁至榆罔七帝,袭神农氏之号,三百年。《春秋纬命历序》曰:炎帝传八世,五百二十岁,或云三百八十年。《吕氏春秋》曰:神农有天下十七世,谯周曰:神农至炎帝一百三十三姓。”又,《礼记•祭法•正义》引《春秋命历序》云:“炎帝号曰大庭氏,传八世,合五百二十岁。黄帝一曰帝轩辕,传十世,二千五百二十岁。次曰帝宣,曰少昊,一曰金天氏,则穷桑氏,传八世,五百岁。次曰颛顼,即高阳氏传二十世,三百五十岁。次是帝喾,即高辛氏,传十世,四百岁。”又云:“黄帝传十世,千五百二十年;颛顼九世,三百五十年;帝喾十世,四百年。”

结合古书材料和这两则文献来看,传递给我们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远古时代,黄帝、炎帝之名不仅指始祖一人,继其后者均可称用;不仅指具体的人,还作为氏族名号使用;不仅原来的黄帝主族使用,即其分支流裔亦可自称。所以,才会在甘肃、陕西、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湖北、四川、辽宁这么广大的地区同时流传着丰富的黄帝时代的各类传说。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随着黄帝族势力的不断扩大,民族融合的日益加强,有关各时期各支脉的黄帝事迹杂糅一起,传到后世史家那里,难免前后抵牾、纠缠不清了。史载黄帝多所创制和发明,比如井、火食(熟食)、衣裳、冠冕、釜甄、陶器、舟楫、车、杵臼、宫室、棺椁、伞、镜、货币、几案、天文之书、婚丧嫁娶制度、分土建国、礼法制度、市场、兵法、弓箭、阴阳之事,还有中医基础理论等等,试想黄帝若果一人,于南征北战,冗务缠身之余,竟还创制百出,以有涯之身,何其多才至此耶?明乎此,则上述黄帝其人其事当非一人所具。还有黄帝族的图腾问题,历来主要的有熊、龙、云、鼋之争,何以知其不为同族异支所各具乎?《尸子》中子贡困于“黄帝四面”之说,以为不可信,孔子也强为之解,殊不知这正是对黄帝多世说的一种曲折反映。

上述观点对我们考察岐黄文化遗迹是非常重要的。一则说明在黄帝时空界定方面学术界出现种种差异是非常自然的现象,我们看待各种说法不必非此即彼,强求统一,也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摒除成见,在一个更为广阔、更为客观的视野下研究包括岐黄时代在内的上古历史。二则我们在将黄帝时代和考古文化相对应时就不该局限于一个静止的点面,而是要在一个更大的时段、区域内去观察其动态流变。

 分享到:
  • 洪山庙中的塑像
  • 大隗镇洪山庙
  • 黄帝宫九天玄女洞
  • 新密古城寨遗址
  • 大隗镇观寨村修德观
  • 新密刘寨镇黄帝宫
  • 黄帝宫风后八阵图碑
  • 嫘祖殿和嫫母殿
  • 新密伏羲山
  • 洪山庙中的碑刻
  • 洪山及洪山庙的故事
  • 古城墙考察
  • 修德观前的碑刻
  • 岐黄文化座谈会1
  • 岐黄文化座谈会2
  • 黄帝宫远近景
  • 述洪山庙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