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中医药文化遗迹与文物整理研究项目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首页 > 岐黄遗迹 > 古城寨遗址
古城寨遗址

1997年10月,考古专家在河南省新密市东南35公里处发现古城寨遗址,这一发现在国内外引起巨大轰动,2000年被国家确认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古城寨遗址位于新密市东南35公里曲梁乡大樊庄村,溱水、洧水交汇处北1.5公里处,溱水东岸台地上;城址南北城墙基长500米,东西城墙基宽370米,城墙高7米至16.5米,城内遗址面积17.65万平方米,城外遗址面积100064平方米;据传古时城外四周有护城河,宽34米至90米不等,时至今日护城河已经踪迹全无。古城寨城址规模宏大,城高沟深,气势宏伟,为中国早期筑城史所罕见。1997年10月,城址遗迹文化层出土了大量玉、石、骨、蚌、陶器,并发现城址遗迹文化层自仰韶、龙山、二里头、二里岗、殷商、战国一直延续到汉代,遗存着各个时期的文化,其中以龙山早期到晚期遗存为主,特别是城址中心部位,建有廊庑建筑的大型宫殿基址。众多文物考古专家认为,古城寨遗址是历年发现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文化层最丰富、意义最重大的龙山文化时期的一座古都城。

多数专家学者考证后认为黄帝古都在新密,古城寨遗址位于溱水东岸的河旁台地上,溱水自北而南注入颍河支流双洎河(古洧水),古城寨村东、北两面皆为新郑市境,东南距离新郑市区大约10公里,正值新密与新郑交界的溱水、洧水的汇流处。

从文献历史资料考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者。《索隐》:黄帝都轩辕丘。”《正义》引《舆地志》说:“涿鹿本名彭城,黄帝初都迁有熊也。”《集解》引皇甫谧曰:“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以为名,又以为号。”《后汉书•郡国志》:“河南尹、新郑。诗郑国,祝融墟,刘昭引注,皇甫谧曰:古有郑国,黄帝之所都。”清乾隆29年《大清一统志•卷一百五十》写有:“轩辕丘在新郑县西北故城。”故城指的是古城寨遗址,就是新密市曲梁乡大樊庄古城寨村。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七》:“新郑县,古有熊地,黄帝都焉,周封黄帝后于此为郐国,春秋时为郑武公之国,曰新郑,以别于京兆之郑也。”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卷八》:“新郑县,本有熊之墟,又为祝融之墟,周为郑武公之国都。”唐•杜佑《通典》:“郑州、新郑。汉旧县,春秋时郑国,有溱洧二水,祝融之墟,黄帝都于有熊亦在此地,本郐国之地。”河南博物院名誉院长许顺湛先生提出,对轩辕丘记载比较明确的是顺治《新郑县志》:有熊氏之国“溱洧襟带于前,梅泰环拱于后”。说明了轩辕丘在新郑老县城西北,梅山、泰山环拱,溱水、洧水紧紧依靠轩辕丘形成襟带。梅、泰二山在北,其地望在新郑最北的小乔乡,溱水、洧水主要在新密的曲梁和大隗乡并夹辖刘寨乡。

文明形成的标志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城市的出现,史前城址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城市的主要职能,开始是军事防御和政治中心,后来逐渐发展为一个地域性的文化、经济、交通中心。城墙的存在与否,是判断城址的重要标志。古城寨遗址至今仍保存着南、北、东三面城墙,西墙被溱水冲毁。城址位于古城寨遗址的中心区,平面呈长方形,方向349度。其南墙西临溱水,向东与东墙南端相连,形成城东南宽厚的拐角。中部偏东侧,早年村民起土将地面上城墙挖断一节,形成约20米的缺口。北墙保存较好,没有残断,西临溱水,东接东城墙北段,形成了宽厚高大的东北拐角。北端墙体的起点处,向下挖有基槽,这种筑法是为了提高承受墙体的下压外推能力,这种方法到战国时期仍在使用。其西端是城的西北拐角处,大部分被水冲毁,至今仍是全城的制高点,墙高16.5米,基长500米,基宽约50米。在南北两城墙的中部,有相对的城门缺口,至今仍是村民出入的唯一通路。东城墙是三面城墙中保存最好的,没有断缺。地下基础长353米,基宽约100米。西墙复原长度为370米。南城门缺口的西侧,城墙被破坏一段,致使城门缺口宽达18.7米。北城门缺口的东西两侧也有损坏,仍大体保存了早期面貌,缺口宽10.7米。城基面积17.6万平方米,城内可使用面积为11万多平方米。

城墙的修筑方法也是因地而异,比如城东南部的低洼地带,用夯土筑起宽阔的墙基,然后再修筑东城墙和南墙东段。这些墙基的底部距离现在的地面10米左右,最下部是先用红色黏土掺小卵石和料礓石打出第一层基础层,然后在上面用纯净的黑色黏土夯打出极为坚密的第二基础层。然后层层夯打出地面,起板夯筑主墙体。

护城河是利用来自西北的溱水,直抵入水口的便利,引水顺北墙基外东流,至城东北角南折,流向城东南角,与另一条无名小河汇流,走西南再入溱水,构成了该城城墙之外的又一道重要防御屏障。护城河宽34米至90米不等,但是大都掩埋于地下,不过河床痕迹隐约可见。其中以东护城河最宽,大约90米。

 分享到:
  • 洪山庙中的塑像
  • 大隗镇洪山庙
  • 黄帝宫九天玄女洞
  • 新密古城寨遗址
  • 大隗镇观寨村修德观
  • 新密刘寨镇黄帝宫
  • 黄帝宫风后八阵图碑
  • 嫘祖殿和嫫母殿
  • 新密伏羲山
  • 洪山庙中的碑刻
  • 洪山及洪山庙的故事
  • 古城墙考察
  • 修德观前的碑刻
  • 岐黄文化座谈会1
  • 岐黄文化座谈会2
  • 黄帝宫远近景
  • 述洪山庙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