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的问题明确以后,我们再来看看关于有熊国和轩辕丘的记载,这是黄帝曾居新密的最直接的文献证明。古籍中这类记载颇为丰富,比如:
《大戴礼记》及《史记》:“黄帝居轩辕之丘。”西汉焦延寿《焦氏易林》:“黄帝,有熊国君少典之子。有熊,即今河南新郑是也。”
《史记集解》引徐广言说“黄帝号有熊”,并引皇甫谧的说法:“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索隐》为裴骃补充说:“号有熊者,以其本是有熊国君之子故也。亦号轩辕氏。皇甫谧云: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名,又以为号。”《正义》则引《括地志》云:“涿鹿本名彭城,黄帝初都,迁有熊也。”
西晋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河南尹新郑县,古有熊国,黄帝之所都。” 皇甫谧《帝王世纪》:“黄帝都涿鹿,或曰都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又曰:“黄帝有圣德,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晋代王嘉《拾遗记》:“轩辕出自有熊之国。”南朝梁元帝《金楼子》:“黄帝……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邱。”
《水经注》卷二二:“洧水又东迳新郑县故城中……或言县故有熊氏之墟,黄帝之所都也。”
唐李泰《括地志》卷六:“新郑县,本有熊氏之墟也。”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卷九:“新郑县,本有熊氏之墟,又为祝融之墟。”
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九“河南道九•郑州•新郑县”:“昔黄帝都于有熊,即此。其地又为祝融之墟。”
南宋欧阳忞《舆地广记》卷九:“新郑县,古有熊国,黄帝所都也。亦为高辛氏火正祝融之墟。”
南宋郑樵《通志》:“作都于有熊,故曰有熊。”
综合以上材料来看,古代的学者们普遍认同黄帝为有熊国君、居轩辕丘、地望在“古新郑”的说法。《史记•周本纪》有“闳夭之徒”求“有熊九驷”的记载,张守节仍注为“新郑”之“有熊”,说明“有熊”作为一个邦国直到商代末年还存在。
那么轩辕丘和“有熊国”又是什么关系呢?元代胡一桂的《史纂通要》卷一:“黄帝有熊氏,姓公孙,有熊国君少典之子。都于轩辕之丘,以土德王。”顺治、雍正年间的《河南通志》,也俱有黄帝“都于轩辕之丘”之语,再律之三代时老丘(夏都之一)、帝丘(商都之一)、楚丘(春秋时卫国之都)诸“丘”之义,很多学者认为,黄帝所居的轩辕丘即指有熊国都。那么,轩辕丘到底在哪里呢?雍正三年的《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记载道:“新郑,汉旧县,春秋时郑国,至韩哀侯灭郑,自平阳徙都之,有溱洧二水,祝融之墟,黄帝都于有熊亦在此也,本郐国之地。”可见,祝融之墟、有熊之都(即轩辕丘)、郐国故地俱在新郑,位于溱洧流域。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不管上古时期新郑、新密一带是不是黄帝的出生地,某个时期的黄帝携岐伯“引载而归”来到新密(新郑),因长期活动于此而留下相应传说,从文献角度来看是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