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中医药文化遗迹与文物整理研究项目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首页 > 岐黄遗迹 > 新密药王庙考察分析
新密药王庙考察分析

通过对新密药王庙的考察与分析,我们得到以下四点启示:

其一,药王崇拜思想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它反映了人民的心愿。

“药王”一名,最早见于东晋时佛经译本中的药王菩萨。药王菩萨慈悲为怀,救人危难,他曾发誓要消除众生的一切痛苦,愿救众生之病源,治无名之顽疾。著有《药师经》。故民间常把同样能救人危难的医生比喻成药王,奉作医神。洪山真人不慕官场,不爱金帛,甘过隐居生活,他医术高超,能医人医畜,一心为民解忧,自然受到人民的敬仰。人民崇拜这位能救人危难的医生,在他的墓前建洪山庙,虔诚地祭祀他,期望他能永远给人民带来福祉,消灾除祸。这样,药王不仅体现了人民对名医的纪念心愿和尊崇之情,同时也成为人们祈求安康、祛病禳灾的精神寄托,这正是药王崇拜思想的群众基础。

其二,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所祭祀的药王,其原型亦有所不同。

当然,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所祭祀的药王,其原型亦有所不同。明清各地的药王庙众多,庙中的药王也非指同一神。如前所述,新密的三座药王庙所供奉的药王就各不相同。像河北任丘药王庙祭祀的是战国时名医扁鹊;孙思邈家乡陕西耀县小五台山(清以后称药王山)的药王庙祭祀的是孙思邈; 百泉药王庙供奉药王三真人,即神农氏、长桑君、孙思邈。

北京药王庙是由元代三皇庙演变而来的,除祭祀三皇之外,还祭祀历代名医。其中药王孙思邈、韦慈藏列于诸名医之首。韦慈藏,唐代医家,名讯,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初为道士,精于医术,于武则天时任侍御医(684-704年)。《古今医统》说:“韦讯,道号慈藏,善医术,常带黑犬随行,施药济人。元宗重之,擢官不受。世仰为药王,医家多祀之。”后来称为韦真人。他的腰上系有几十个葫芦,“广施药饵,疗人多效”。

厦门海沧区青礁慈济官供奉吴本,是世界各地保生大帝的祖庭,属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吴本(979-1036),北宋时名医,字华基,号云冲,福建泉州同安县人,常济世活人。明洪熙元年(1425年)明仁宗封之为慈济灵应妙道真君、万寿无极保生大帝,后被奉为道教神话人物。

中国几大药材基地所祭祀的药王也不相同。河南禹州祭祀的是洪山真人,安徽亳州祭祀的是华佗和洪山真人,江西樟树祭祀的是上古三皇、葛玄和孙思邈等,而河北安国药王庙祭祀的则是邳彤。邳彤(前45年一公元30年),字伟君,汉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出身世家,自幼拜名医为师,青年时即行走于乡间里巷为百姓消灾祛病,成为远近闻名的神医。河北中部一带至今仍流传着许多邳彤妙手回春治愈百姓痼疾的故事。后为救民于水火而从军,成为光武帝刘秀二十八宿将之一,为建立东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卒后葬于祈州(今河北安国),尊为“本州土神”,常年祭祀,香火不断。北宋年间,传说药王邳彤屡次显灵,被追封为“灵祝侯”。南宋咸淳六年又被加封为“明灵昭惠显右王”,建庙于临安。明永乐年间,仿原临安药王庙,以邳彤墓为中心,建成今存的安国药王庙。

清代以后民间所称的药王多为唐代名医孙思邈。根据民间有关孙思邈的传说,药王的塑像大多为孙思邈坐虎针龙之雄姿。

其三,众多药王庙的建立,催生了大大小小的药材市场,促进了中药业的发展。

各地众多信众朝拜药王庙,特别是在每年清明时节庙会之际,祭祀药王,求神拜药,必然促使药材的流通,顺理成章,自然就兴起了影响深远的药材交流大会。随之又进一步把药王信仰传播到了四面八方。洪山庙药市的兴盛,传到了相邻且交通便利的禹州,于是,洪山庙成为明清之际中国三大药材市场之一的禹州药城的发源地,这就是有力的证明。众多的药材市场,促进了中药业的蓬勃发展,自然成就了一大批药材商人,使他们富甲一方。当然,财自道生,利缘义取,诚信为本,这是大商之境界,也是经商之根本。那些贪图小利、不讲诚信的商人是无法企及的。这些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其四,历代药王庙的兴盛,体现了新密岐黄医药文化的丰富内容与系统传承。

新密是岐黄文化的发源地,数千年来,这一文化内涵在不同历史时期以丰富多彩的载体形式进行着系统传承。无论是为纪念岐伯而建的位于新密岐伯山的岐伯庙,还是主祀洪山真人的洪山庙,抑或主祀孙思邈、华佗的来集镇药王庙,体现了岐黄文化源远流长的传承轨迹。如《帝王世纪》所云:“黄帝使岐伯尝味草木,典主医药”而启华夏医药之源,使新密孕育积蓄了深厚广博的岐黄文化底蕴。

 分享到:
  • 洪山庙中的塑像
  • 大隗镇洪山庙
  • 黄帝宫九天玄女洞
  • 新密古城寨遗址
  • 大隗镇观寨村修德观
  • 新密刘寨镇黄帝宫
  • 黄帝宫风后八阵图碑
  • 嫘祖殿和嫫母殿
  • 新密伏羲山
  • 洪山庙中的碑刻
  • 洪山及洪山庙的故事
  • 古城墙考察
  • 修德观前的碑刻
  • 岐黄文化座谈会1
  • 岐黄文化座谈会2
  • 黄帝宫远近景
  • 述洪山庙前身